輸血的注意事項包括嚴格掌握輸血指征、血型匹配、血液制品檢查、輸血速度控制、密切觀察反應等。
1. 嚴格掌握輸血指征:輸血需基于患者實際病情,由專業醫生評估是否真的需要輸血,避免不必要的輸血,減少感染、過敏等風險。只有當患者出現嚴重貧血、大量失血、凝血功能障礙等情況,且其他治療方法無法有效改善時,才考慮輸血治療。
2. 血型匹配:輸血前必須進行嚴格的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,確保供血者與受血者的血型完全相符。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是最主要的血型分類,任何血型不匹配都可能引發嚴重的溶血反應,危及患者生命。
3. 血液制品檢查:輸血前仔細檢查血液制品的外觀,查看有無變色、渾濁、氣泡、凝塊等異常情況。還要確認血液的有效期、保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,確保輸入的血液制品質量安全。
4. 輸血速度控制:開始輸血時速度要慢,一般每分鐘20滴左右,觀察15分鐘無不良反應后,再根據患者的年齡、病情、心肺功能等情況適當調整速度。對年老體弱、兒童及心肺功能不全者,輸血速度應更慢。
5. 密切觀察反應:輸血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、面色、有無不適癥狀等。一旦出現寒戰、發熱、皮疹、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,應立即停止輸血,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。
輸血是一項具有一定風險的治療手段,患者和家屬要積極配合醫護人員,了解輸血相關知識。在日常生活中,若有不適及時告知醫生。輸血后要遵循醫生的囑咐,按時復查,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進行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