炭疽的臨床診斷主要依據皮膚損害、發熱、頭痛、嘔吐、胸痛等表現。
1. 皮膚損害:炭疽最常見的類型為皮膚炭疽,初期表現為無痛性丘疹,之后迅速發展為水皰,周圍組織顯著腫脹。水皰破潰后形成潰瘍,中央有黑色焦痂,這是皮膚炭疽的典型特征,焦痂周圍有紅暈及小水皰圍繞,局部淋巴結常腫大。
2. 發熱:炭疽患者常伴有發熱癥狀,體溫可出現不同程度升高,一般呈持續性發熱,這是由于炭疽桿菌及其毒素引發機體的炎癥反應,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所致。
3. 頭痛:毒素影響神經系統,可引發頭痛癥狀,疼痛程度不一,部分患者頭痛較為劇烈,同時可能伴有頭暈、乏力等不適,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狀態。
4. 嘔吐:炭疽桿菌毒素刺激胃腸道,導致胃腸功能紊亂,引發嘔吐現象。嘔吐物可呈胃內容物,嚴重時可能伴有膽汁,頻繁嘔吐會導致患者脫水及電解質紊亂。
5. 胸痛:當炭疽累及肺部等胸部臟器時,會出現胸痛癥狀,可能伴有咳嗽、呼吸困難等表現,嚴重影響呼吸功能,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較大威脅。
炭疽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,若出現上述相關癥狀,應及時就醫。就醫過程中需詳細告知醫生自身的接觸史等信息,以便醫生準確診斷。一旦確診,要嚴格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,按時服藥、接受治療,切不可自行停藥或更改治療方法,同時注意休息、加強營養,促進身體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