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癲癇藥物治療需注意藥物選擇、劑量調整、服藥時間、不良反應監測、藥物相互作用等。
1. 藥物選擇:應根據癲癇發作類型、綜合征分類、患者年齡、性別、藥物不良反應等因素綜合考慮,選擇最適合患者的藥物。例如部分性發作可選用卡馬西平、奧卡西平;全面性發作可選用丙戊酸鈉等。
2. 劑量調整:初始劑量通常從小劑量開始,逐漸增加至既能有效控制發作,又無明顯不良反應的最低劑量。期間需密切觀察患者癥狀,根據發作情況及血藥濃度適時調整劑量。
3. 服藥時間:嚴格按照醫囑按時服藥,以保證藥物在體內的穩定血藥濃度。有些藥物需空腹服用,有些則可與食物同服,要明確具體要求并遵守。
4. 不良反應監測:留意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,如皮疹、肝功能損害、血常規異常、認知功能障礙等。一旦出現異常,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。
5. 藥物相互作用: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,因為抗癲癇藥物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相互作用,影響療效或增加不良反應風險。
在抗癲癇藥物治療過程中,患者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,規律作息、避免熬夜、戒煙戒酒等。同時,務必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、定期復診,以便醫生及時了解病情變化,調整治療方案,確保治療安全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