煎中藥需注意藥材處理、煎藥器具、加水量、火候控制、煎藥時間等。
1. 藥材處理:在煎藥前,需將藥材進行簡單處理,把一些較大的塊狀藥材適當掰開或碾碎,以便有效成分更好地煎出。同時,要去除雜質、洗凈泥沙,但不宜長時間浸泡沖洗,以免部分有效成分流失。
2. 煎藥器具:最好選用砂鍋、瓦罐,它們受熱均勻,性質穩定,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。避免使用鐵鍋、鋁鍋等金屬器具,金屬可能與中藥成分發生反應,影響藥效甚至產生有害物質。
3. 加水量:加水量要根據藥材的種類、數量以及煎藥的劑量來確定。一般來說,將藥材放入鍋中,加水沒過藥材表面2 - 3厘米即可。質地疏松、吸水性強的藥材可適當多加水;質地堅硬、密度大的藥材則可少加一些水。
4. 火候控制:先用大火將藥水燒開,使藥物成分快速溶解出來,然后轉小火慢煎,讓藥物成分充分煎出并濃縮。大火煎藥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水分蒸發過快,藥物煎糊。
5. 煎藥時間:不同的中藥煎藥時間不同。一般的感冒藥、解表藥,頭煎15 - 20分鐘,二煎10 - 15分鐘;滋補類中藥,頭煎30 - 40分鐘,二煎20 - 30分鐘。具體時間還需參考醫生的建議。
煎中藥時要嚴格按照要求操作,以確保藥效充分發揮。日常煎藥過程中要多留意細節,若對煎藥有任何疑問,一定要及時咨詢醫生或藥師,遵循他們的專業指導,保證用藥安全和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