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喉的檢查項目有咽拭子涂片、細菌培養、毒力試驗、血清學檢查、間接喉鏡檢查等。
1. 咽拭子涂片:通過采集患者咽喉部位的分泌物進行涂片,然后用特殊染色方法,如革蘭氏染色、奈瑟氏染色等,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白喉桿菌的典型形態,可初步判斷是否感染白喉桿菌,操作簡便快速,能為早期診斷提供重要依據。
2. 細菌培養:將采集的咽拭子等標本接種在適宜的培養基上,在特定的溫度和環境下培養,使白喉桿菌生長繁殖,通過觀察菌落形態、生化反應等進一步鑒定白喉桿菌,準確性較高,還能進行后續的藥敏試驗指導用藥。
3. 毒力試驗:確定所分離出的白喉桿菌是否產生毒素,常用的方法有豚鼠試驗、Elek平板毒力試驗等,對于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和制定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。
4. 血清學檢查:檢測患者血清中白喉特異性抗體水平,有助于回顧性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,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感染過白喉或接種疫苗后的免疫效果。
5. 間接喉鏡檢查:對于懷疑有喉白喉的患者,可通過間接喉鏡觀察喉部病變情況,查看是否有灰白色假膜形成及假膜的范圍、形態等,有助于判斷病情。
白喉患者確診后需積極配合治療,嚴格遵醫囑用藥,按時復查各項指標。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,避免勞累,保持呼吸道通暢。飲食上選擇清淡、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,促進身體恢復。同時,做好隔離措施,防止疾病傳播給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