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型肺炎的診斷主要依靠流行病學史、臨床表現、實驗室檢查、影像學檢查、病毒核酸檢測等。
1. 流行病學史: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,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;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;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,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;聚集性發病。
2. 臨床表現:發熱和或呼吸道癥狀等新冠肺炎相關臨床表現;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征;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,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。
3. 實驗室檢查:對患者血液、痰液等標本進行檢測,檢測血常規、C反應蛋白、血沉等指標,查看是否有異常變化輔助診斷。
4. 影像學檢查: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,以肺外帶明顯。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、浸潤影,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,胸腔積液少見。
5. 病毒核酸檢測:采集患者的鼻咽拭子、痰液等標本進行核酸檢測,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,可確診。
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型肺炎的診斷需綜合多方面因素。若懷疑感染,應及時就醫,積極配合檢查。日常要做好個人防護,如佩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離、勤洗手等,降低感染風險。一旦確診,需嚴格遵醫囑進行隔離治療。